Clicky

湖塔之间


遵循本心

Posted on
标签: 电影 

上周四晚上,跟yuanyi去看了《无问西东》。走出电影院,她问我有没有觉得影片中的故事并不怎么相关。我说,并不觉得啊,它们不都体现了主人公遵循本心这一共同特点么。接着我们便讨论了起来……

生命的可贵

yuanyi说,如果是想表达遵循本心,那本身可以选择很多例子啊,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拯救还不知道能不能存活下来的婴儿的生命,其中是否体现了生命的特殊意义。

我想,诚然,表现遵循本心的例子确实很多,但唯有生命能引起观众的共情。如果仅仅用听从本心放弃某个职位某个奖励,那受众面便大大缩小了,并非所有人都能对职场上的升迁有体会。大概唯有生命,才是所有人都能切实感受到它的可贵。所以选择拯救生命这样一个故事,更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无疑,生命肯定是有其特殊意义的。无论拯救不知是否能够存活的四胞胎,还是开着晃晃为饥寒交迫的孤儿们带来希望,还是在支边时将生命留给他人。在谈论生命的时候,总是饱含着敬畏。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在医院实习的时候,要去开单子为刚刚去世的病人做床边心电图确定死亡时间,她说

此刻的我脑袋是不清醒的,慌乱的

一开始对影片中李想的观感很不好,但最后知道他为了救另一个故事主人公的父母而死在雪地中,临死前他说了那句之前去找王敏佳时陈鹏跟他说的那句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听从你心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

爱你所爱 行你所行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似乎对“听从你心”有了更深的体会。十月份前,一直想的还是申请美帝的PhD。由于准备得较晚,英语又比较差,十月份都还在准备托福。当时的想法是再拼一拼,毕竟相比较他人而言,有一篇paper还有一个R包,这还算点优势。如果把托福继续搞上来的话,则希望还是很大的。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连续考了几次托福,都有些心灰意冷了。每天饭点的时候,总会在CMB的六楼休息室望着天边的云彩出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当时导师还很热心地问过我申请的想法,当时含糊不定地说,可能申美国,也可能申香港。他当时便建议我最好早点确定申请的目标,不要疲于应付。如果确定去香港,就没必要折腾美国的申请。所以后来我的想法便是再拼一拼托福,冲一下美帝的PhD,香港保底,后来证明这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在埃德蒙顿的第三个月,斗志似乎被消磨干净了,开始选择刷剧来逃避。眼看着托福也不会再有太多的长进,而且那几天接二连三地在网上看到美国恐怖袭击的新闻,再加上怀疑自己那篇paper其实并没有太大优势,以及sub考得感觉很不好,顿时不想去美国了,那就申香港吧。

回头反问一下自己,出国这个想法是不是跟风。大一大二目力所及的都是各种英语培训机构的广告,电话列表中最多的也是他们的骚扰电话,学长学姐们分享时不会缺少的便是留学经验,以及周围小伙伴们那么早表现出来的出国意愿。直至现在也是很难回答是不是跟风,很多事情当时没有想清楚,后来再想的话也是很模糊的。或许曾经动心过要去申请美帝的PhD,比如在那个讨论管理学展示的下午,与tt在西区长廊上聊天;比如为了海外科研经历翘掉我浙的校庆去清华找Prof. Liu;比如刷托福。但这一切规划得又不是那么恰当,如果早点准备英语,如果考试周多刷专业课,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但也仅仅是如果而已。

现在决定去香港了,似乎也没有过分地后悔,看到票圈小伙伴们晒offer,虽然羡慕,但更多的还是祝福。就如当初填写港府奖学金申请表时,陈述去香港的理由,确实认真想了好几条理由,来说服我去香港于我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不敢说自己有多么遵循本心,但当11月份放弃去申请美帝,便孤注一掷地只申请了港大和港中文这两所学校,在做决定时,在申请表上填写的去香港的理由大概便是我的心声,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真正的答案

回到一开始和yuanyi讨论的问题,影片中故事的相关性。其实,这几个故事最直接的关联不就是主人公都是清华的么?!这不明显是清华的宣传片嘛(//手动滑稽)。


类似博文:

  • 去大理
  • 少年的你
  • 叶子
  • 生死朗读
  • 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