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瞬间

Posted on
标签: 工高  回忆 

前几天,班群里转了一条消息……

各位学长学姐好!~工高编年册需要面向所有工高人征稿,用100~200字记录最难忘的工高瞬间,用饱满的热情书写对工高的爱。愿意分享一下的私戳我吧

大表哥已经在票圈发段子进行了预热,带上了下面某学弟/学妹的工高瞬间

大一时,

个人面试的时候,有一个叫大表哥的学长考我:

“现在你可以问三个小问题,然后请你推测出我的专业。”

“学长,你有女朋友吗”

征稿今天截止,但为什么只能 200 字呢?!这么多瞬间,怎么写得完!?所以呢,我就偷偷写在这里吧。

那我也先从个人面试开始吧。当初第一次听到工高,是在上一年的宣讲会上,当时 JW 学长的演讲深深触动了我,也促使我报了工高。刚刚熟悉大学生活,对一切都很迷茫,不像有些同学早早就定了出国留学的想法,而 JW 学长却也目标明确地确定毕业后工作的目标,这其实非常少见。但至少这让我意识到,其实有很多可能性,不必随波逐流(虽然最终似乎还是随波逐流了),所以面试中最后一个提问环节,我就问了 JW 学长是否真的确定直接工作,得到了肯定回答。但其实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当时选择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潜意识的表现能说明什么呢,又是一个人生未解之谜。

幸运地过了个人面,接着专家面试。老师问道为什么转统计,然后回答说自己对数据很感兴趣,想研究大数据。但其实大数据这三个字也是当时临时抱佛脚看百科临时学到的,当时似乎还不是很流行,竟没想到,四五年后,大数据越来越火。

工高传承自我介绍时,屏幕上放着每个人此前调查问卷时搜集到的很有话题性的回答。比如我填的心仪女朋友那一栏就被放出来了,当时写的是像 CL 大大那样的。然后主持人——大表哥——就起哄说,CL 大大还没脱单呢。那是在阶梯教室,紧张得都不敢在讲台上多待一秒钟,只好糊弄道,“随便乱写的。”但其实到现在,CL 大大仍是心仪的女朋友类型。仍记得她在宣讲会最后分享的一句话,“给自己一个梦想,给自己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个坚持,让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工高面试刚过不久,就跟 LYGG 以及 ZY 一起组队参加了校内数学建模。实践面试后遗症,瞅准了遗传算法,然后就疯狂写 MATLAB,算不动时,还是去借了 SH 学长室友的电脑,等了一下午结果,最后在西区某教室会合。当时嫂子和 GD 学长也在那个教室,这次校赛的第一名(这是后话)。但 GD 学长真的太强了,当时就过来给我们讲了聚类算法的几种区别。后来教室关门了,我们转战 LYGG 所在社团的专属教室,凌晨才骑着单车赶回宿舍。

刚刚转专业面试完(本来还紧张了一下,原来所谓的面试其实走个过场,变成了专业介绍),就赶到工高班长竞选。当时年轻气盛,竟也报名了竞选班长,但一上台就犯了展示综合征,心跳加速、逻辑混乱、讲话不利索。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刚下午组会展示,被老板点名说要好好锻炼展示能力。当时,DD 提了个问题算是缓解了一下氛围,原话记不清了,大概是分享了他自己跟人交流的体验。没过几天,就在选修的海洋生物学上再次见到了 DD,此后感情越来越深……

现在回想起来,大一是很幸运的。

大二刚开学时的素拓活动也是难以忘记的。第一次玩 UNO,第一次做鱼,第一次睡帐篷,第一次攀岩,第一次速降,第一次深入地下洞穴探索,被拍到一张很囧的照片还被 PF 笑话 2333.

工程导论虽短但挺拓宽视野的。从课堂上的 TRIZ 理论到 QZ 学长空气洗手机的分享;从上海工博会到工厂车间参观。数据结构现在反思觉得花的时间不够多,很多似懂非懂的,只留了个印象,应该好好珍惜机会锻炼编程能力的。

数模课的体验也不得不谈,元旦操场上欢快地举行学生节,而我们一行人从西区教室转战北门咖啡店,继续准备课程展示。寒假后跟果神、DD 组队参加的数模,先后转战寝室,如家。那几天还下雪了,白色世界留下行走匆匆的脚印。在如家,通宵地赶完论文,现在想想还是多亏了果神写完论文,感觉自己都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建模一直都建不好,现在也是。

下学期的轮式机器人累并快乐着。每周骑单车往返紫金港和玉泉,早去晚归,尝试过多种不同的纵横交错。这比同级同学更早地探索玉泉,首先尝试了不同餐厅,清真的麻辣香锅一绝,小乐惠也很有特色,清真还会开个烧烤架,经常一起吃完买个烤饼吃。课程前期用仿真软件熟悉算法,跑通了还赶紧录像发朋友圈,那叫一个得意,迫不及待地想要上机操作。但设备感觉有点老旧,毛病颇多,能让小车按照既定轨迹动起来便要高兴很久。中间小项目,实地实时避障走出迷宫(简单地用纸盒搭的),每每差一点,比如拐弯被角拌了,恨不得直接冲出去。最后自选课程项目,我们组做实现小车间的通信,一辆小车带领另一辆校车行走,也是一波好几折。首先实现小车间的通信就用了一个通宵,实地跑机花了不知道几个通宵,最后只能算勉强交了差。

欢乐的管理学以及略显枯燥的工原一形成强烈的对比。工原一每周的习题日常抄写答案,竟也成了一种默契。

其实大二算是比较累的一年。因为多了工高的辅修课,选课上限整整多了 10 分,每学期都选到了 40+ 学分的课,总共 83 学分。没有精力兼顾到每一科,似乎能兼顾到的科目都能数得清。盲目的自信,也就导致难看的绩点,中间也一度崩溃过。但 SE 学长在下一级工高传承时分享的,“应该多想想,除了绩点还有什么”。绩点够用就好(其实可能我的还不够用),剩余经历要去丰富自己的经历。这确实也启发我去找实验室待待。

大二暑假,跟 DD 还有 GL 一起以数模校队组合参加了深圳杯。第一次去深圳,住的南科大宿舍,去了世界之窗玩耍。中间 GL 还提议要不要过关去香港玩,但没有通行证只能作罢,不然时空早就连接了过去与现在。

大三足式机器人,继续跟闹心的傻儿子玩耍。DD 作为我们组的代码主力,把重活都干完了,似乎有点轻松,前段时间还翻出来傻儿子踢乒乓球的程序呢,都有点后悔当时没怎么贡献代码,专门负责写报告去了。最后一天,也是惯例性地刷了个通宵,然后转战美赛。

吸取了工原一的教训,工原二好好听讲了,讲得似乎也确实有趣些,虽然我现在也差不多都忘了。提前上了计算机图形学,这跟计算机学院开的略显不同。第一个项目用 OpenGL,当时无意中发现的某个 OpenGL-CN 文档启发了我的 ESL CN。第二个项目要求从零开始写主成分用于人脸识别。第三个自选项目三人组队,然后我们统计三傻罕见地聚齐了。

这学期我们数院的还没搬到玉泉,但周末工高课都在玉泉,所以每周六在 XG 和 DD 寝室借宿,也少了一番奔波。这时候,他们在学机器学习,而我有空没空地翻译 ESL,这大概也是机器学习/统计学习愈来愈火的前兆吧。

大三下只剩下一门系统科学与工程了,怎么感觉有点毕业的感觉,明明还有一年。小伙伴们都在准备托福 GRE,而我也开始随波逐流了,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想好。

大四似乎过得特别快,虽然已经上完了工高的课,但还是会经常跟小伙伴们聊聊。从暑期开始,大家就前往各种不同的地方进行海外交流。我也是在加拿大度过了最焦虑的一段时间。回来后,一切尘埃落定,宛如一场梦。下学期,趁着忙毕设的间隙四处逛逛,跟果神、ZX 爬了一趟黄山;跟 XG 逛海宁,自己一个人去舟山,成功打卡所有校区;跟 DD 在紫金港拍毕业照……

终于,有机会再聚到一起了,每年的工高四届同堂,只是这一年我们是最大的那一届。工高传承,见到了新学弟学妹,也要跟同级小伙伴们约拍毕业照作最后的告别。

不知不觉,竟然已经回忆了整个大学四年,似乎大部分的记忆都与工高有关。那些难忘的瞬间串起了整个大学……


类似博文:

  • 第七天
  • 喝酒
  • 模影
  • 归来仍是少年
  • 大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