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龙脊

Posted on (Update: )
标签: 爬山  香港 

风陵渡口见杨过,弹指红颜老;龙脊顶端看香港,刹那芳华……

根据攻略,我们需要在“筲箕湾”地铁站下车,并转乘巴士到“土地湾”。然而在跟 W 交流路线时,却不认识“筲箕”两个字,于是回归小学生识字阶段,直接读半边,“xiāo qí1”,W 也觉得没问题,但后来听地铁语音播报站名,才意识到读错了。当然一开始还不愿意承认,幻想着是粤语读法与普通话不一样,后来赶紧查字典,才确定自己是真的读错了,正确读音为“shāo jī”。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正确读音,脑海中才猛然冒出“簸箕”这个理应很熟悉的词语。第一个字没接触过确实可以理解,但是第二个字竟然能认错,这就很惭愧了。以小见大,最近可能在中文阅读上过于欠缺,而且也没有注重积累中文生词。之前在阅读《鲁迅全集》时,碰到很多生僻字,然后都会标出来并查字典加上字音词义的注释(当然在微信读书APP上只是简单的长按选择、复制粘贴操作),当时还想着等到读完后再整理进博客中。然而事与愿违,读书进度中断了,于是又多了个不知道何时才能填上的坑。这些天在整理毕业论文时,其实一直在反思,自己有时过于贪多求全进行多线程操作,但却没有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读书也类似,有多本在进行的阅读,但很多都是浅“读”辄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意识到,但知行合一并不是件易事,希望以后可以行动更多一点, 努力缩小“知”与“行”间的差距。

天公作美,刚刚在学校那边还遭遇了一场阵雨,下了地铁后,发现这边路面很干,毫无下雨的痕迹,而且烈日也被云儿关在家里,正是适合爬山的天气。攻略上的起点在山的另一侧,所以沿着盘山公路的巴士提前预告了后面的壮丽风景。透过窗户望去,首先让人震撼的是不远处梯田般鳞次栉比的小建筑群,庄严整齐,后来确认是墓场;被海水环绕的延绵不绝的山脉在郁郁葱葱的山色间若隐若现;依山傍海的白色居民楼建筑群俨然成为山的一部分,无情地揭示香港的寸土寸金;陡然被拔高水平面的水库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海水,甚是壮观。在“土地湾”下了车,便看见石阶旁伫立的路牌,这便是龙脊路线的起点。这里正好是一处没有植被遮挡、毗邻海水的山崖,远处的山、水、岛、船、屋尽收眼底。龙脊是往上走的,但此时我们却想近距离地看一看海,所以就反方向地沿着石阶向下走。这一段石阶都是人工修筑的,路牌指向为“土地湾村”,大概是山脚海滩旁的村子吧。因为愈往下走,高度降低、植被增加,视野渐渐变差,所以在某个凑合的高度欣赏完这侧风景后——海滩上三三两两嬉戏的人群、海面上零零星星漂泊的船只、海岛上孤独挺立的气象雷达站、狭小的山脚平地上拥挤地抱在一起的建筑群、山崖上逃脱绿色渲染的裸露的岩石、极远处朦朦胧胧的海天一线,便决定原路返回,正式开始龙脊之行。

75Q_IMG_20220603_134009+4414+4742

第三张图 credit to W.

一路上山,坡度甚陡,虽然太阳公公手下留情,但还是免不了被汗水浸透衣裳。踏完最后一层石阶,似乎已经快到山顶,脚下的路面也变成被岩石点缀的沙土,很快就将我们带到山的另一边。这个过程似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韵味,当然现在不是物理上周围通道的宽度变换,而是视野上从“井底之蛙”向“尽收眼底”的跳跃。登山的汗水与疲惫被眼前旷阔无垠的壮丽风景一扫而空,一鼓作气爬上山顶上的岩石,世界仿佛在我们脚下。

75Q_PANO_20220603_141855

与土地湾村小小的海滩不同,眼前山脚下的海滩人山人海,海滩管理员的温馨提示也时不时被清凉的海风送到耳边,格外清晰。然而咫尺之外,与海滩的熙熙攘攘截然相反的是,隔壁精致的宽阔的绿茵高尔夫球场上,却很难看到一个人影。平民与富人的娱乐差距大抵如此吧。

向远处眺去,一条不断延伸的黄色小路隐隐约约将满山绿色劈成两半,就像一条蜷曲着身躯躺在山脊上的龙,傲视群雄,想必这就是龙脊之名的由来吧。沿着这条小路继续前行,两侧风格迥异的美景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一侧空灵深远,雪白的云朵藏起了浅蓝的天空、青绿的群山依偎在浩瀚的海洋中,海与天的尽头引人无限遐想……

75Q_PANO_20220603_150521

令一侧朴素厚重,草木葳蕤、青翠欲滴,但大举进犯的乌云似乎要夺去世界的色彩,群山间岿然不动的建筑群静静地等待暴风雨的来临。

75Q_PANO_20220603_145125

然而,路总是有尽头的,很快便开始了漫长的下山之旅,惊艳的风光也随之隐匿在山林之间。当然起初还幻想着再登山另一个山头,领略新的风景,但是后来眼前只是重复的盘根错节的树根以及隔绝外界的茂密的枝叶,不知名的鸟儿的交响乐还能稍微解解闷。这时,W 提出“年少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的说法,非常赞同。是啊,在登山的少年时代领略过绝美的风景后,尔后的一切风景都索然无味,但还是需要踽踽独行走完老年时代。就像金庸笔下“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2”的郭襄,

我走过山的时候山不说话,我路过海的时候海不说话;

我坐着的毛驴一步一步滴滴答答,我带着的倚天喑哑。

大家说我因为爱着杨过大侠,找不到所以在峨嵋安家;

其实我只是喜欢峨嵋的雾,像十六岁那年绽放的烟花。3

记得当时读完《神雕侠侣》后,也是久久难以释怀郭襄的情节,特意找来不同电视剧版本细细回味,最后又跑到《倚天屠龙记》中寻找关于她的蛛丝马迹。虽然前两章正是围绕郭襄寻找杨过展开,能够稍稍平复意犹未尽之感,但是第三章开篇“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白发”便无情地把她写进了岁月,当然也彻底地拉开了《神雕侠侣》与《倚天屠龙记》的时间线,甚至电视剧版本中唯一能跟《神雕侠侣》有关系的只有出场不多的“黄衫女”。

风陵渡口见杨过,弹指红颜老;龙脊顶端看香港,刹那芳华。

风景虽然逝去,但路还在脚下,还得继续前行。在山顶上无意瞅见一张被丢弃的任务卡,上面写着要求在第100个标距牌处打卡,大概那就是终点吧。大约每隔五百米便有一个标距牌,不断刷新的标距牌倒也成为平淡路途中的小激励,就像那个耳熟能详的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的马拉松故事。泉水叮咚,山花烂漫。一里复一里,标距牌的数字终于也到了一百。

第100个标距牌也正好是终点大浪湾的入口,这是另一个海滩,远远便看到各色穿着泳衣嬉戏的人群,又是一片熙熙攘攘之态。本想也凑到海滩上给终点打个卡,但奈何游客实在太多,而且又不想脱掉鞋子,于是作罢。休整片刻,便踏上返程的路。在行至巴士站点的途中,经过在山顶上看到的高尔夫球场,近距离地感受到这个“私人地方”的富丽。上了巴士,透过窗户继续重温风景碎片,突然耳边传来“土地湾”的语音播报,原来起点与终点在巴士线上却只隔了两三站,但兜兜转转一下午,却能领略无与伦比的风光。

  1. 通过 RIME 输入法输入带声调的拼音符号的步骤

  2. 虽然网上很多人说这首诗出自金庸《神雕侠侣》原著,但是翻看小说,包括微信阅读中的新修版,网上的三联版和旧版,都未曾找到。然后看到有网友说这出自林燕妮的散文《一见杨过误终身》,但散文原文中也并没有给出全诗。 

  3. 有人指出原文作者为网友“程灵素”,但也有人指出为网友“AngleMiao”,更多关于原文出处的讨论详见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