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四世同堂

Posted on
标签: 读书  拖延 
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

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的,她还保留着一些老的规矩,可是也拦不住新的事情的兴起

瑞宣纯粹的是个民国的人,他与祖父在年纪上虽只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却相隔有一两世纪

小顺儿与妞子是将来的人。将来的中国人须是什么样子呢?富善先生想不出。

-- 老舍《四世同堂》

上次读书小结早已立下 flag,“待读完后再整理篇随感吧”,其实早在一月九号就已经读完,脑海中也似乎也有点想法,但却一直未曾动笔,以至于最近甚至又被催更了……

周日 2023-02-26 17:52:09 -0500

首先一个客观原因是最近需要做几次汇报,而且时间都凑到一起,所以自然觉得此时应该好好准备下。然而现在事后复盘来看,本来预留的时间也并没有充分用于练习,而是白白地消逝在无聊的网页中,既然都是不务正业,何尝不用于整理思绪写写博客呢。这种不到 DDL 不准备的拖延症心态,究竟是过于托大还是提不起兴趣?纵观这几次报告(每次报告的内容都不一样),似乎只有第三次坐火车去 J 那边交流准备得更充分,而且整个人也更加兴奋。或许是因为新环境更能点燃激情,而且途中有充足的时间预热情绪?或许前两次因为无需规划行程而削弱了对时间紧迫感的感知力?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很早就想好,如果写这篇读后感,必须得用 LaTeX 画个小羊圈的平面图1,这个任务也被写进了代办事项里面。因为 TikZ 的命令还是很庞杂的,而且自己对它的运用还不是很娴熟,这也是想做这样一个任务的原因,所以得预留成块的时间来画图。虽然现在事后来看还是有很多成块时间被白白浪费,但在此前有连续几个 DDL 的情形下自然就不会想着匀出成块的时间来不务正业。读后感重要的肯定是所思所想,专注于画个图似乎是本末倒置,这大概算是经典的 Yak Shaving 行为吧。感觉自己经常很容易陷入这个怪圈中,不断偏离航线而忘了最初的目标,但上次也看到@antfu分享自己的开源软件开发经历推崇这个行为,说这是“促成很多事情的重要动力来源”。

好吧,看到没有,现在又是一个 Yak Shaving,本来想写读后感,但却啰嗦了这么多其它事情……

或许本来基于原书情节的感想自己之前压根也没想写,之前构思的也是联想到曾经看过的抗战剧、谍战剧。因为似乎在无数抗战剧、谍战剧中似乎看过很多类似的情节,但是却又感觉完全不一样。

周一 2023-03-06 17:15:33 -0500

上段写完那天晚上就直接回家了,在路上可能还有构思着尽快列列曾经看过的抗战剧、谍战剧,早点填完这篇坑。不曾想,第二天之后是工作日,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填坑。此后一周大部分时间沉浸在 J 的建议中,即便知晓下周又有两次其它项目的汇报讨论。周三晚上打完球后还有点小波折,刷到封拒信,不过第二天倒是比较快地调整过来了,感觉第二天上午的心理速写帮了挺大的忙。所以上周整个工作日过得还算是比较充实,周五晚也继续打了羽毛球。然而处理的项目完全不是下周需要汇报讨论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拖延症又犯了,不断疯狂试探 DDL 的底限。本来以为周末会调整状态好好整理整理下周讨论的内容,但是似乎再一次陷入了循环,周末并没有预料地那样好好干活,最终还是沉迷于某奶头乐的综艺中。

直至今天上午,仍然没有找到学习的状态。开始尝试自救措施:

  • 阅读相关的心理书籍。这次翻开了新上架的《福格行为模型》,“停止自我批评;把你的愿望拆解成微行为;将每一次错误当成是一种新发现,并利用它们不断改进。”似乎也是时候有计划有目标的设计下自己的行为。早起跑步已经暗示自己好多次了,但却仍然不断为最终的晚睡晚起找借口。不过此时精神状态挺差的,这种微行为怎么能让自己快速集中精力进入学习呢?“人们在感觉良好而不是感觉难过的状态下进行改变的效果最佳。”况且当前都无心进行行为分解。
  • 先从琐碎的程序性的简单工作开始。先让自己工作起来,从不用动脑子的程序性工作开始,比如花了几分钟更新了下上次未备份的代码及报告。然而此后又陷入停滞状态。
  • 逛逛网友的博客。重温了 pluskid 的几篇博客,再一次佩服羡慕他通过广泛艺术性的爱好展现的无比丰富充实的生活,更厉害的是字里行间中他对自己的思考总结。比如对拖延症的理解,“有时候觉得好像事情越多越容易犯拖延症,应该主要原因其实是自己的负荷确确实实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处理能力了。一方面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压力使得自己不停地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尽快做完,另一方面又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容易处理的,不论开始着手处理哪一边,其他的事情都会积累焦虑从而提升优先级,结果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就好像是计算机里的多任务调度原本是为了让所有的进程看起来好像是一起在执行一样,但是如果高负荷且高优先级的进程太多了的话,大概就只能是看起来好像所有的进程是一起没有在执行了吧:大部分的时间被花在切换任务时的上下文切换上,结果就是拖延了。”似乎就能解释我当前所处的状态。
  • 整理思绪写写博客吧。于是翻出了草稿箱中的这篇博客……写着写着,隐约发现自己愈发专注了,愈发有点回到正常的工作节奏中了。当然一开始还是无从下手,后来想到干脆继续罗嗦自己的状态吧,权当解释为啥拖更了,虽然最后成型的肯定离题千里了。在这个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因为一个技术问题(确认本篇草稿文档的创建日期2)陷入了 Yak Shaving,不然就没有上述标识的时间戳了。

虽然已经离题千里,但还是要有始有终。简单回顾下曾经看过的抗战剧、谍战剧吧,试图以第一次看剧的时间大致排序

  • 《亮剑》:当时几乎随便换个台就能找到这部剧,虽然可能从未完整地从第一集开始一集不落地按顺序地看完,但是随便从哪一集开始都能迅速入戏。后来也补了原著小说
  • 《地上地下》:当时暑假一起跟爸妈追这部剧。这剧名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播了一半剧名 logo 竟然换成了《地下地上》。当然这是指明暗阵营的互换,但这个操作至今仍觉得很是有趣。
  • 《我的兄弟叫顺溜》:第一次是跟村子里一位小叔叔看的(虽然他只比我大两三岁,但按照辈份应该叫叔叔)。当时我好像是六年级,而他就在旁边的初中。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在家,大人们不放心,便请他晚上陪我一起睡。然后晚上就跟他追的这部剧,后来自己也追了好几遍。
  • 《雪豹》:好像还是春节期间看的,当时挤在爸妈的床上守在电视机前刷的。
  • 《潜伏》:暑假在爸妈的时候,守着通过自制天线获取信号的电视机前刷的。
  • 《黎明之前》or《悬崖》?:记忆有点错乱,当时高三时,中午回家吃饭便碰到电视机里在播某部谍战剧(可能都不是这两部),吃完饭后还久久不想回教室。
  • 《伪装者》:这应该算是第一部在网上完整追的谍战剧吧。
  • 《风筝》:在浏览谍战剧的讨论时,经常有人提到这部剧,后来便一口气刷完了这部剧。
  • 《暗算》:看完《风筝》之后,意犹未尽,便翻出了柳云龙这部早期的电视剧。
  • 《我的团长我的团》:刷完《士兵突击》后,经常看到有人推荐这部剧,但直至很久以后,才完完整整地从头看完。
  • 《人间正道是沧桑》:第一年疫情期间在家里刷的,很完整地带我复习了下历史。
  • 《生死线》:冲着孔笙和张译去的。
  • 《好家伙》:冲着兰晓龙和张译去刷的。

当然曾经看过的抗战剧与谍战剧远不止这些,在电视机年代,有些剧只是很偶然地从中间看过一点,连名字也没记下,电脑刷剧年代,有些刷了一两集便很快弃了。

尽管这些剧情或多或少都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但往往只限于几次炮火连天下血肉模糊、妻离子散的战争场面,很少着墨于平民在战争期间的日常生活。而《四世同堂》这本书完全相反,没有任何战争场面的描写,一切都是在讲述四世同堂的祁家以及小羊圈中这个小型社会在抗战期间的起居住行。它似乎是各类抗战剧、谍战剧背后的注脚——早早出城寻找部队的瑞全很可能是某部抗战剧的主角,以残弱身躯不屈不挠活动抗争的钱默吟很可能是某部谍战剧的地下工作者,八面玲珑投敌卖国的冠家夫妇必然是剧中狙击的对象……但作为主角的瑞宣大概很难在这类剧中找到他的角色,他迷茫、无助、悲观,他需要隐忍、顾全大局、苟且地活着来支撑这四世同堂。经历“惶惑”,苟且“偷生”,挨过“饥荒”,最终战争结束了,但妞子也不动了……

一阵疼痛袭来,八年战争的苦痛都集中在了她小小的身体里,使她疼得蜷成一团……

  1. LaTeX 源码 

  2. 当时以为很快就会完稿,所以并没有 commit。本来在未编辑之前,是可以通过 stat 或者 ls 得到上次修改时间的,但是还未查看时间戳就手贱的修改了。stat 返回的 Birth time 是空的,最后辗转尝试了 debugfsntfsinfo 才得到本文创建时间。详见技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