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时光

Posted on
标签: 大峡谷  拉斯维加斯  纽黑文  香港  武汉  杭州 

一周,可以从纽黑文飞到遍地赌场的拉斯维加斯,在恢宏壮阔的大峡谷边缘等待落日渐次点燃百万年的岩层,在羚羊谷的砂岩褶皱里捕捉转瞬即逝的光影,在布莱斯峡谷看遍鬼斧神工的红岩,在锡安国家公园里同松鼠一起攀爬陡峭险峻的悬崖,最后用一张二十美元的钞票体验拉斯维加斯的纸醉金迷,然后回到那个马上就会离开的纽黑文。

三年,是香港到纽黑文的往返机票。去程时充满防护与忐忑——行李箱里塞着口罩以及抗原自测盒,返程时换成了半马奖牌、写满祝福的明信片、还有各种满载心意的礼物。

七年,是杭州经武汉到香港的往返高铁。虽然六年前曾飞回杭州匆匆一瞥,但七年前那趟从杭州开出的火车,直到上个月才终于驶回,完成了它的闭环。跨越七年的检票声,“嘀”的一声,仿佛是时光在打卡。

十年,是统计 1401 到统计 2401。当年那个怯生生的转专业同学被拉进专业班级 QQ 群时,不会想到,十年后自己将会以另一种身份进入专业班级钉钉群。

六百万年,是大峡谷的年龄,脚下的岩层像一本打开的地质史书,每一道纹路都在诉说着时光的力量……

过去两个月,一直在路上。看了很多,听了很多,聊了很多,但唯独没有留太多给自己整理思绪。直到此刻试图罗列这些零碎的片段时,才发现时光是多么玄幻的东西。它总是悄悄地藏在某处,比如文件夹中褪色的登机牌,躲在积灰的文件夹角落,等到某天整理抽屉时,才惊觉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在拉斯维加斯的最后一晚,除了用二十美元钞票体验赌城的浮华,我们还在KTV里面重温了大城市的夜夜笙歌,然后跟 L 聊起来,“我们上次去 KTV 竟然是 6 年前了。”那一刻时光突然加速,明明感觉就是昨天的事情,竟然过了那么久。但很快我便意识到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我和 G 认识,已经十年了”。

记得小学六年级时,语文老师曾给我们唱陈奕迅的《十年》,当作毕业前的告别1。当时只觉得旋律好听,不解词意。懵懵懂懂觉得十年好长,甚至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十年好长,怎么可能叙事会像歌词中那样用“十年之前”、“十年之后”这样的跨度。

在纽黑文的最后一晚,跟老师们吃饭的时候,听他们闲聊着过去的岁月,评点着当下的形势,似乎是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地点循环上演,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在香港的倒数第二天,听 D 聊起他的研究理念(甚至我觉得可以称之为信仰),深为佩服。是啊,不难想见,在时光的长河里,多数文章终将湮没无闻,但如果能够坚持某一个点,哪怕很小,或许能留下些许不一样的痕迹,而不是随波逐流。

回到杭州2的第一天,便扫开一俩共享单车,准备从酒店骑到学院。想起初到纽黑文时,曾修正了自己的断言“对我而言,认识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也许是单车(跑步)”。但国外的小城实在是无法与国内的城市同日而语,是时候将断言修正回来——“重温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还是单车!”

从熟悉的生环组团门进入学校,虽然猝不及防地被刷脸闸机短暂地被拦住——现在竟然都需要刷脸刷码进校。进去之后,左边是曾有我一张书桌的生科院,右边是办理诸如打印成绩单各种手续的纳米楼,似乎一切都没变。但很快医学院路口伫立的红绿灯便打破了我的回忆。

遥远的肌肉记忆告诉我,这里本该是个转角,前方无路,应当右转。而如今,红绿灯分明在说,前方不仅有路,而且车流密集到需要信号灯管控。

穿过红绿灯,仿佛闯入了新的世界——陌生的建筑群,远处的塔吊工地,仅在宣传照里看过的新校门。不得不打开手机地图,确认此行的目的地——也是新的起点。

后来的数天,继续骑着单车,在记忆与现实之间穿梭。也许是因为紫金港的面积足足翻了一倍,校园里电动车取代了自行车的主流地位,曾经宿舍区前往校医院的道路还划出来了一部分作为停车区。

或许,时光此时此刻还没能在我身上留下足够的印记——在食堂会被喊住:“同学,能不能帮忙刷下校园卡?”在羽毛球场上,会听到:“同学,你是哪个系的?”

直到被拉进统计 2401 的钉钉群,盯着这个数字一阵恍惚,翻出了沉寂多年的统计 1401 QQ 群。原来,真的已经十年了……

  1. 已然记不清具体的场景了,虽然记忆可能会有篡改的嫌疑,但此时此刻隐约记得是作为一首毕业歌曲送给我们的。 

  2. 火车票通过这个项目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