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周记

Posted on
标签: 复盘 

上一篇谈到变化,其实算是提前给自己没有日更博客找好借口。

虽说习惯养成不易,但生活总是在变的,人的心态也总是在变的,与其固执地坚持着某个习惯,还不如适应环境变化作出适时的改变,学会 adaptive。

对于更新博客这件事而言,大体上有两个环境变化。第一个是时间安排,之前日更的那段时间,在办公室的最后一小时,或者半个小时,会努力静下心来跟自己促膝长谈,媒介便是键盘,但有时并不能排出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感性地思考,所以渐渐有断更的现象了。后来想到其实可以在宿舍通过手机在网页版发布,尝试了一两次,用户体验并不佳,一方面玩手机时抵挡不住各种诱惑,另一方面在手机端看网页版确实不友好,以及没有键盘敲击的快感。另一个变化算是心态,感觉日更可能也没那么东西写,博客只能越来越短,所以虽然有时候突然想到写点什么,但也没有很强的动力立刻去写下来,所以觉得现在可以试试写个周记。另外,昨天旧电脑刚好修好了,这样可以把它放在寝室专门用来写博客了(说的好像我能抵挡住其他诱惑似的

好了,为了不让这篇博客沦为给断更找借口,下面还是进入正题吧。

这周一吃饭时碰到提前来这里做毕设的两个学弟,他们都准备来这里读 PhD;周三在天台上练习 pre 时,无意中瞥见远处一群人似乎在参观校园,其中印有“求是学院”的园衫格外耀眼;周四被老师叫去与达哥一起跟浙大访问团的学弟学妹进行分享……

一年又一年,去年的自己在夜深人静的玉泉敲下决定,现在却在寸土寸金的山上遇见学弟学妹,时过境迁,岁月不饶人。分享会上,学弟学妹们似曾相识的困惑,诸如学界跟业界的选择,虽曾困扰过我,但最终也只是扔在一边不去纠结,而每当人问起也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但此时老师们对学弟学妹们提问的回答却也帮我理清了思绪,比如在学界中的一般轨迹。

关于学英语的舒适区,席间有学弟说到,认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然后问香港有没有这样的环境,或者还是必须去美国。正如达哥所说,环境的影响可能还是很小的,在美国因为周围大部分是中国人所以不说英语也是完全可能的,在餐厅点菜 this,this 也是可以应付的,想起在加拿大的经历,好像确实如此。所以可能还算需要自己要求自己,就算在香港,也完全可以利用 TA 课的机会、seminar 的机会用英语跟别人交流。

不知道是不是周三学弟关于英语的困惑刺激了我,周四组里来了位法国的 visitor,师姐准备去请他吃饭,一开始觉得很尴尬是不打算一起去的,后来倒是莫名其妙地同意去了,饭桌上倒也慢慢放开,开始跟 visitor 聊天,从他的 sabbatical 聊到科研项目,最后还邀请他一起打羽毛球,但他很抱歉最近脚受伤了,聊完还是很开心的,虽然都是很简单很磕巴的口语。

前段时间暗下 flag,争取每次 seminar 与 speaker 进行交流,虽不说百分之百的完成度,但至少还有百分之五十吧,只是一开始本来计划中在 QA 环节逼迫自己当众用英语问问题,好像这只坚持了两三次,后来大部分与 speaker 有交流的 seminar 都是最后用中文找他们聊,因为大部分还是中国人。可能还是需要再逼自己一把。

说到与人交流,感觉自己还是应该更主动一点。最勇敢的时候似乎还算刚来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记得刚来这里的八月,借问问题之名找隔壁林老师聊了好几次,但感觉现在越来越不勇敢的,习惯于将自己限制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对一切陌生的事情都有些排斥。可能正是因为与人交流不多,才非常渴望那种交换经验交换知识的体验,也非常清楚地能感受到这一过程是很美妙的。同样,这可能也需要再逼自己一把。

写得很杂很乱,而夜已深,却不知如何结尾。想到这周的热点新闻是,黑洞照片,那就以它结尾吧……


类似博文:

  • 死机日志
  • 自言自语
  • 边吃边看
  • 被忘记的焦虑
  • 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