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夹杂着代码味的幸福课

Posted on
标签: 代码  心理学 

Y说,“这本书说不定也比较适合你。”

这几天一直在优化计算基因间相互作用效应的代码,因为数据量比较大,所以师兄一直要求我能再改进速度,从最初的R语言已经完全用 C 语言重写了,并且还加上了并行,自己对现在的速度已经很满意了,但师兄却让我试试GPU编程,而我之前并没有用过GPU编程。

在那个拿起键盘,开始学习GPU编程的上午,在代码中苦苦挣扎的统计狗突然收到了 Y 的微信,说最近看了一本书感觉不错,所以想送你一本。

大概是物流的送货速度很快吧,代码还是那段代码,书却已经到了。虽然已经有了一点点改写代码的思路,但还是经不住新书的诱惑,阅读了起来。

这个作者有点眼熟,似乎在哪里看过,知乎? 哦,他好像是浙大教积极心理学的老师,但辞职了,在知乎上看到过他那篇辞职的回答。“一个有趣的老师!”

开篇的第一篇文章“你有没有这样的‘名校学生病’”,便让我想起了刚入学的时候在校报上看的关于“浙大病”的文章,记得当时校报上有采访老师来解释这一现象,或许那老师就是他吧。刚刚进入这座象牙塔,读到那篇“浙大病”,顿感斗志昂扬,很想从那六月的雨中清醒过来。对照着文中列出的“名校学生病”的几大症状,很显然,我没有得这个病。其实,这个结论三年前便得出来了。

所以我几乎没有浙大病的典型病症,我很可能没患上浙大病,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染上浙大病,待我病醒之后,也能像竺院学长那样感谢浙大病,“浙大人,应该感谢这场浙大病,可能一病醒来,你们忽然发现,自己只是服了一味浙大药罢了”。 … …

… …

也许有人抱怨有“浙大病”,但我更希望罹患一场浙大病,安安静静地在病中度过我的浙里光阴,“我知道自己依旧是落后的那一个,但是我有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我希望自己能够从浙大病到浙大药之间实现华丽转身,“未来必定是星辰大海”!

–by weiya (2014.11.01)

在另一篇“像一棵树一样成长”,用树来隐喻自我,似乎明白了一直困扰我的一个问题。

如果你问一棵树为什么还要生长,既然总有其他树比它长得高。

它大概会回答:

“傻孩子,因为我是一棵树啊。”

在看到flow这个概念时,不由得想起了昨晚敲代码的情形,但很明显,我的状态是不能称之为flow的,因为我并没有感觉到“一切活力畅通无阻”,虽然确实是“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一晚上就过去了,但似乎缺少了什么。缺少了什么,我也不甚清楚,或许继续读下去就能找到答案。毕竟书签上写着

这是一条与自我和解之路,所有的答案就隐藏在问题里。

在“正在迷路的小太阳”对三分钟热度的焦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尝试过很多种可能性却又不能很好的坚持下去,幸好在陈老师温柔的笔触下找到了一丝慰藉,或者说是希望。

读罢第三章,直接翻到了讨论拖延症的章节,想找出寻找拖延症的解决方法。但书中并非我想像的那样,陈老师并没有直接说怎么治疗拖延症,而是在分析这是“心理问题”还是“社会现象”。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拖延症是一个提醒”,那我现在不想码代码了,是因为昨晚码完代码它提醒我不要再干了嘛?但代码还是要码的啊!!陈老师介绍的“自我谈判”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那我再读完一章就去码代码吧:)

“敏感与内向”这一章特有感触,从小到大,我都是被贴上了“内向”的标签,还经常被亲戚们戏称为“像个女孩一样”。虽然觉得这样安静挺好,但还是很羡慕那些外向的小伙伴们。不过我觉得我性格倒也符合特里尔教授的“固定特质”和“自由特质”理论,特定场合倒也觉得自己性格不是很内向,嘿嘿:)

代码还是要码的,所以花了一下午看了一部分的幸福课之后,又回到了代码上面,虽然代码基本已经完成,但是需要艰难的 debug,而且 GPU 编程很玄学的一点是,同一个程序重复运行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似乎耗费了耐心,耗费了精力,但结果依旧不是很好。虽然很像 flow 描述的状态,忘记了时间,这不又码到了凌晨2点多,但似乎我并没有太开心,并没有感觉“畅通无阻”。是因为我很焦虑?似乎并没有真正摈弃掉杂念,完全只想着码代码?似乎码着码着又在沮丧,怎么一天又过去了?似乎认为码代码阻碍了其他事情的进行?

接下来几天虽然都投入到代码中,在一次又一次的 bug 中否定自己的想法,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徒增焦虑,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耗尽了耐心。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吧”。

当我重新拿起陈老师的幸福课,突然感到自己做了个正确的选择,他说,“不跟问题死磕,随时准备趴下”,他还说,“弃疗的别名是接纳自我”。代码写不动了,就放在一边吧,待他日调整好状态,补充好背景知识,再次拿起键盘干吧。

于是,今天不再去死磕那份代码了,将陈老师的幸福课读完。在“匮乏与不安”中,看到了好几个自己。

大概是因为对时间的匮乏,所以容许不得代码占用太多的时间,才会一边码代码一边焦虑它占据了太多的时间,才不能达到flow的状态;也大概是对爱情的匮乏,也不希望在自习室里看到腻在一起的情侣,影响自习状态…

看到这里,不由得感慨,这真是很适合我的一本书啊,希望能在陈老师那些有温度的文字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在匮乏与不安中,学会接纳与改变自己。

既然“孤独是我们的出厂设置”,那就努力学会孤独,学会爱自己。

在“空虚和意义感”章中,想起了三多对有意义的阐释

好好的活就是要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上个月还刚重温了一下三多呢,像三多学习!

在“结束与开始”中,陈老师分享了自己浙大辞职的经历,而我也是在知乎上那篇回答中认识了他,一个有趣的人。

书读完了,代码还在那里,但我至少不会像之前那么焦虑了。这是一次弥漫着浓浓代码气息的阅读体验,一堂夹杂着代码味的幸福课。

谢谢 Y 的赠书 :)


类似博文:

  • 苏东坡传
  • 我与地坛
  • 人类简史
  • 置身事内
  • 呐喊
  • 腾讯传
  • 星空的琴弦
  • 长日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