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真相与眼泪

Posted on
标签: 文学 

系列博文:看见

柴静在重庆调查时,收到按着许多红指印的举报信,指证操纵土地拍卖的陈坤志。举报人还说,“他有枪,指着人的头让人签协议。”但去采访陈坤志时,没有柴静她们预想的那么危险,她们甚至都做好了只进行电话采访的准备。最后完全没有料想到陈坤志会接受面对面采访。

“60分钟”的记者华莱士说过,“因为所有你认为的坏蛋在心里都不认为自己错了。”

采访中,陈坤志“几乎得意洋洋地承认了所有的事实”,因为在他自己看来,这是正当劳动,而且将其看成是自己的英雄事迹,他做到了“对出钱的人负责”。原来,那些举报人领头闹事,赶走一个又一个的厂长,私卖设备。当陈坤志拍卖土地时,这些举报人暴力相抗,拒不交地,并且自己将厂房拆开租出去。柴静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原以为,这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分为被欺凌的弱者和使用暴力的劫掠者。对他提供的信息进行印证后,我才发现,拍卖中被他劫掠的人有些确实不是单纯的受害人,他们最初都是要从中牟利的,而且牟的都不是正常的利益,只不过,在丛林法则下,大鱼吃小鱼,最后被吃掉了。

也许就像陈坤志自己说的那样

这个事件中没有人是正义的,别打着这个旗号,大家都是为了利益。

采访完这期,柴静在给钱钢老师的信中说自己不敢轻易再对任何事物直接发表评论,钱老师回信说,

追求真相的人,不要被任何东西胁迫,包括民意。

细细回想自己之前了解的新闻事件,其实大部分都只接触到了受害方,往往同情心便促使自己更偏向受害方,在涕泪相交时忽略了真相。不过话说回来,在大部分新闻报道中很少见到受害方口中的“施害者”的论述,也许记者们(或许很多都称不上为记者)本身带有强烈的偏见。

关于如何探寻真相,柴静在文中引用了来自她的观众的评论,非常赞同。

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探寻就是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或者说,煽动各种偏见的互殴,从而取得平衡,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探寻’”

我觉得这不仅仅适用于探寻真相。在逛知乎时,经常有这种感觉,这个回答说得好有道理,但看另一个相反的回答,同样觉得很有道理,总是没有一个很独立的见解。受上面这段话的启发,对于任何的评论与回答,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


类似博文:

  • 苏东坡传
  • 我与地坛
  • 人类简史
  • 置身事内
  • 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