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腾讯传

Posted on
标签: 听书  传记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 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

--《小雅·伐木》

其实上周就想写这篇文章了,说不定如果写了还能转移一下注意力,预防这周的死机。说到底,这周死机诱因很可能是当时连续几天死磕一道练习题,丝毫没有进展,最终选择了逃避。而根据以往经验,写博客算是一个很好地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但是阈值可能比葛优躺更高吧。唉,可惜没有如果……

这本《腾讯传》是完完全全听完的,这跟之前的听书完全不一样,那次是通过听书重温自己已经读过的书,而且讲书的人更多的是在评论而非一字一句地朗读。那些一字一句朗读的一般都只是无感情的读书机器——所谓的 AI 男声、AI 女声,听着挺无感的。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在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对于不同人物的讲话进行变调,但却又没有评论来打断听者的思路,挺不错的!

对于创业初期的描述,自己曾在影视剧《大时代》中感受到了,而且通过评论也听说了纵横中国商界的各个大佬的创业故事,诸如求伯君、史玉柱、马云。剧中的年代比 QQ 的诞生还早几年,主人公是通过汉化软件赚到第一桶金,其中的曲折艰辛与马化腾创办 QQ 所遇到的困难大同小异,深深佩服他们身上的坚持、不服输的精神。

大一修的第一门通识课是《现代管理基础》,而后来进入工高班,又要必修一门《管理学》,依稀记得那位授课老师的口头禅,“企业经营不好,什么出问题了?(管理出问题了)”,久而久之,后来每次他发问,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喊出“管理出问题了”。可见,管理之于企业是多么地重要。不必说腾讯在 QQ 走上正轨之后采取了哪些布局,在何种条件下做出了何种决策,以至于成长为现在的巨无霸企业,一言以蔽之,他们的管理做得不错。所以下面并不想概述书中的内容,只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回忆下自己与腾讯的过去与现在。

直至高一(2011.11.12),才注册了自己的 QQ 账号。但是早在初中就偶尔听到周围同学讨论 QQ,比如还被私下悄悄问过,有没有 QQ 号,周末还曾到好友 F 的叔叔家一起玩电脑,其实主要是看他玩,当时自己对于网络对于电脑感觉还是很遥远。注册完 QQ 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初中留言册,加了有 QQ 的同学。不过高中最多也只是周末玩一下电脑,登一下 QQ,然后发些无关痛痒的说说,甚至心情来了,还写篇日志,比如那篇情书。当时特别在意 QQ 等级,一到周末便挂上 QQ 来刷在线时长,但却坚决远离腾讯那几套钻石付费系统,只能像蜗牛一样慢慢地从星星变成月亮,再到太阳。

除了 QQ 聊天,便是 QQ 斗地主、QQ 下象棋,依稀记得除夕下午,吃过团圆饭,爸爸妈妈出去组局约牌,而村里同龄人很多初中没念完就去打工了,也渐渐生疏了,除了一起上学的 F,但是可能自己有点孤僻,嫌太远了而不愿意去串门,即便串门似乎也没什么好玩的,毕竟平时也经常能见面。所以便会用 QQ 斗地主或者下象棋。似乎那会 QQ 斗地主挺火的,大年初X去亲戚 L 家串门的时候,他家有台笔记本,大人小孩抢着玩斗地主,而且时不时传来那经典的语音“我等的花儿都谢了”。下象棋算是为数不多的爱好吧,初中体育课便经常跟同学摆一局。哦对,突然想起一件事,很可能我初中就下过 QQ 象棋了,那时去县城配眼镜,在等待镜片的时候,店员让我在电脑上玩玩象棋,当时没注意是什么平台,不过除了那么火的 QQ 还能有谁,好像最后还赢了hhh。

上了大学,除了经常用的 QQ,也用上了飞信,因为当时大家预选的基本上都是中国移动的套餐,而飞信可以有群发短信的功能。但是不知何时起,开始注册了微信,也渐渐地从 QQ 转移到了微信,曾经在 QQ 空间中发的说说也变成了朋友圈的动态,那时还特别爱发,本来一开始只是背单词打卡,后来就慢慢变成了生活日常,现在翻开看看忍俊不禁,而且发现当时挺活泼大胆的,不像现在这样畏畏缩缩。大概从大二开始,深受老妖的影响,全面开始用 Ubuntu,这时便没法用 QQ 客户端了,尝试过网上的各种方法安装 Ubuntu 版的 QQ,也试用了一段时间,只是后来还是被抛弃了,首先是因为身边同学用微信的越来越多,而微信有网页版,而且通过奇技淫巧安装的 QQ 毕竟不是腾讯团队自己开发的,体验确实不怎么样。

上大学开始用电子邮件了,主要有学校邮箱和 QQ 邮箱,虽然也猎奇注册过 163 邮箱,但用得最多的还是 QQ 邮箱。用户体验比学校邮箱要强上一些,而且 QQ 邮箱可以添加学校邮箱,可以直接通过 QQ 邮箱以学校邮箱地址发送邮件并且接收邮件,而且有手机 APP,能随时随地接收到通知。后来知道了翻墙,便注册了 Gmail,记得当时 QQ 邮箱还能免翻墙接收和发送 Gmail 的邮件,这对于当时墙内的我来说非常方便了。现在,更习惯使用本地的邮件客户端了 Thunderbird,在里面将各种邮箱都添加进去,更加方便地接收不同邮箱的邮件,而且能方便切换以不同邮箱发送邮件。

大一暑期社会实践时,特意去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写了几篇文章来宣传我们的走访结果,甚至还不自量力地通过 QQ 邮箱给报社写信,然而石沉大海。可能还是想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所以后来并没有在公众号里写任何文章。只不过大四时,微信小程序兴起,自己竟也跑去开发了个小程序,用于系里讲座自动报名,因为需要跟公众号绑定,所以才再次启用了这个公众号。不过用完之后就没有在维护了,继续闲置,也许未来某一天又有其用武之地。

慢慢地,微信朋友不断地在增加,也变得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曾经还因为朋友圈的可见分组而纠结,但自从改掉发朋友圈的习惯后,无需再设置分组了。与此同时,我开始迁移到如今这片孤岛上,在迁移阶段,经常还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下自己的博客链接,不过现在朋友圈已经没什么可以眷恋的了,上一次分享已经是两年多前了,现在仅仅将朋友圈当作日常了解那些仍然在朋友圈活跃的好友的动态。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片湖塔之间的孤岛,偶尔发现有人会登上这片孤岛还是挺欣喜了,但是并没有保留任何的留言板,可能初衷只是想单纯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并不想被外界打扰太多。相较于之前在QQ空间以及朋友圈的积极踊跃公开地发文,现在简直怯懦得多。

以上便是作为用户跟腾讯的主要交集,另外一个没有提到的当然是在听这本书时用到的微信读书,很早就成为其忠实用户,但秉承着坚决不花钱的原则,从未染指诸如会员、QQ秀、钻石、无限卡,欢乐豆都是输完再改天继续换。社交是腾讯的王牌,而现在愈发觉得自己越来越走向反社交了,或者说反腾讯。

也许可以试着改变一下,开启评论系统……


类似博文:

  • 苏东坡传
  • 我与地坛
  • 人类简史
  • 置身事内
  • 呐喊
  • 星空的琴弦
  • 长日将尽
  • 被讨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