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y

湖塔之间


苏东坡传

Posted on
标签: 读书  传记 

也许是过分热衷于外在的形式证明,每次读书总想留点什么下来,似乎离开键盘就不会阅读了。最简单的形式便是摘抄,比如科普读物里面的要点整理;稍微进阶版的便是人物关系图,比如读《高老头》时为了防止被冗长生疏的外国人名绕晕;以及上次《四世同堂》的建筑平面图。这次读着读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虽然中文人名相较于外国人名非常熟悉好记,但是不断出现的人物以及与苏轼的关系似乎也需要动动键盘整理下,于是便有了技术占主导的这篇博客……

说是知识图谱,但目前的呈现效果也仅仅是人物关系,比如何时何地为谁写的诗词等等信息暂时并未包括进去,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完善(哈哈哈又给自己挖一个大坑)

最早推荐苏轼的是在香港第一年的冬天结识已经毕业多年趁假期回学校玩耍的 S 哥,当时在 L 姐的简易露天生日会上,S 哥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了苏轼的几段趣闻轶事。当然,他当时推荐的是苏轼自己编纂的《东坡志林》,听罢立马翻书寻找 S 哥讲的段子

苏轼同学说风景太美了,我要好好浪,不学习,然后一口气发了五篇 AOS,而且最后一篇还是特别有名的《题西林壁》

仆①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②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苏子瞻③来矣!”不觉作一绝云④:“芒鞋青竹杖⑤,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⑥。”既自哂前言之谬,又复作两绝云:“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⑦。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忆清赏⑧,初游⑨杳霭⑩间。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⑪,不觉失笑。旋⑫入开先寺⑬,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往来山南北十馀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⑭,又作一绝云⑮:“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

-- 苏轼《记游庐山》

但是寻找完段子之后并没有继续读完这本书,甚是惭愧,可能古文还是有一定的劝退力。后来又被推荐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其实记不太清是谁推荐的,可能也是 S 哥,也或许是机缘巧合在寻找段子的途中翻到了这本传记。然而虽早早地加入书架,但直到去年年底才翻出来阅读,并且当时立下了 flag,今天这篇算是正式填坑了。

另一方面,知识图谱是之前在接触一个电子病历的项目时看文献时发现有些文章采用以 neo4j 为代表的图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及可视化,当时上手体验了下,但也仅限于安装软件、跟着 demo 跑一遍示例数据。后来这个项目因为数据权限问题不了了之,只能很遗憾地丧失一个学习图数据库以及医学自然语言处理的机会。所以这次重拾 neo4j 也是希望能将自己的项目联动起来,尽管是失败的,兴许未来有机会能够春风吹又生。

正如书中所言,

因为他与各行各业都有来往,帝王、诗人、公卿、隐士、药师、酒馆主人、不识字的农妇。他的至交是诗僧、无名的道士,还有比他更贫穷的人。

上面以苏轼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图谱也展现了他的朋友遍布来自各行各业,各种奇闻轶事也正是发生在与这些三教九流的交往之中,比如送给歌伎李琪的诗歌

东坡四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却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

与僧人道士的妙语珠玑,比如小时候语文读物上就读过与佛印的传奇故事,

“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中国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这些逸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苏轼也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印象最深的便是紫金港自助餐厅的东坡肉!

  • 黄州猪肉:“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 烤羊脊:“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
  • 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何甚酥:在何氏花园喝酒

对于苏东坡多次贬谪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书中大多归咎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或许与林语堂先生当时的立场有关。与之相对的是,梁启超先生对王安石变法的推崇。下面一段的意有所指非常明显了,

王安石对商鞅极为钦佩,曾经写过一首诗吁请大家对他当有正确的了解,此一事颇具重要意味。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凡有极权主义提出来,不论古时或现代,基本上的呼声,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历史上,多少政治上的罪恶都是假借“人民”的名义而犯下的,现代的读者自然不难明白。

不过兼听则明,虽然也看过一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讨论,但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尽快读完《王安石传》。不管怎样,王安石的德行没得说,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志在执行自己的政策,而不在谋取权力地位,而且王安石对金钱绝不重视。

所以民不聊生与其说是王安石新法的不合理,不如说是被新法当成其它热衷权力的一些政客的武器了,特别是后来的吕惠卿之流。

书中也记述了苏轼与王安石失势之后的一次交流,这应该也是书中唯一一次描述他们之间的直接交流,

苏东坡说:“汉唐亡于党祸与战事,我朝过去极力避免此等危机。但是现在却在西北兵连祸结,很多书生都被送往东南。你为何不阻止?”

王安石伸出二指向东坡说:“这两件事是由惠卿发动,我今已退休,无权干涉。”苏东坡说:“不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过皇上待你以非常之礼,你也应当以非常之礼事君才是。”

王安石有点烦躁起来,回答说:“当然,当然。今天的话,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他意思是二人所言,切勿传出此屋,因为他曾一度为吕惠卿所卖,所以如此小心。

二人漫谈下去,王安石有点儿前言不搭后语。他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焉。’人非如此不可。”

东坡说:“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便不惜杀人。”王安石笑而不语。

尽管多次遭贬,苏轼的乐观精神让人心驰神往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

而且在自己困苦的时候,也仍然关心民心疾苦,无论穷与达,都始终兼济天下,比如遇老妇哭泣而烧了刚花五百缗钱买房的契约,给自己的太守朋友们提建议,甚至有位官员朋友还丢了官。

读罢全书,愈发喜欢与敬仰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满腔浩然之气的、穿越时空长河影响着我们的星辰!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类似博文:

  • 我与地坛
  • 人类简史
  • 置身事内
  • 呐喊
  • 腾讯传
  • 星空的琴弦
  • 长日将尽
  • 被讨厌的勇气